啊,
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
俄罗斯语言啊!
屠格涅夫《俄罗斯语言》
2014年7月18—21日,“第十五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胜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编辑部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承办,来自俄罗斯、英国、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知名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主要有俄罗斯国际杜布纳大学沙图诺夫斯基教授、莫斯科大学科博泽娃教授、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艾伦·杜兰特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编顾曰国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葆嘉教授、浙江大学许高渝教授、黑龙江大学张家骅教授、戴昭明教授、邹韶华教授等。
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洪儒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何颖教授代表学校致开幕词。何颖副校长指出,“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是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久负盛名,并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选择在黑龙江大学召开,由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是对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工作者就开始翻译、引介和研究苏联、俄罗斯的语言学理论,为我校和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语言学》主编顾曰国教授代表香港中文大学致辞。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成立于2004年,2011年,在“QS全球大学学科排行榜”中,该系语言学课程位列第27位;2014年,该系现代语言学课程高居第11位,为亚洲及全港大专院校同类课程之冠。在学术研究中,该系注重团队协作,积极开展跨学科对话,不断拓展与世界各地优秀大学的合作研究。经过10年的发展,该系语言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行列,获得了国际间的认同,具有全球性影响力。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教授致辞。她说,作为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之一的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直属135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的俄语重点研究基地。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在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心形成了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四大主攻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俄罗斯文学及俄罗斯文化。在国外语言学理论本土化、服务于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语义语法界面研究、借鉴俄罗斯及欧美语言学理论解决汉语相关问题、新型词典学和术语学理论研究与词典编纂、翻译本体研究等方面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中心非常注重吸纳其他语种和学科的优势资源,使不同的学术传统与研究路径补益结合,从而有效提升整体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会议共举行大会主讲5场,分组讨论16场,发言人数总计80余人。来自不同国家,各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学术及理论方向的专家和学者,展开了一场真正跨学科、跨门类、跨语种的国际交流。这不仅是本次会议最大的特色,也是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跨学科、跨语种、国际合作与交流”理念的真实体现,更是“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的“纳百川,汇大海,用全球语言学的坐标系来定位自己的研究”宗旨的最好体现。
顾曰国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会议论文,还是办会的理念和中国语言学的定位,都在不断变化。早期的会议论文,翻译、介绍、综述、西方理论和中文例子的居多,以“中为体,西为器”、中西不分的语言学论文非常少,而本届会议论文则恰好相反。这说明,我国语言研究已经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平。这也正是“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引领我国语言研究、建构中国语言学方面的贡献所在。“洋为中用”的缺陷在于:把自己圈起来;狭隘的实用主义;缺乏自信心,底气不足;缺乏大视野。所以,应该建立“大视野”中的“大语言学”观念。
本届会议,是“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自举办以来的30多年期间,第一次有如此多的俄语研究者参会,也是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举办的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表明,中心在拓展国际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促进我国语言研究等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源自: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